黃大仙藥籤與心理療法

2016年11月4日

求籤是華人地區的一個重要習俗。一般人求籤無非是為了決疑難,問吉兇,所問之事離不開姻緣、財運和健康等等。但老一輩的人可能亦知道,不少籤文可以因應善信所問的病而開出「仙方」,此為之藥籤。以黃大仙藥籤為例,自廣東省的黃大仙移壇到竹園現址時已備有藥籤,供善信祈求。當時香港醫療環境衛生水平不佳,所以甚受歡迎。只是後來政府提供較優質的醫療服務,而且又逐漸將之規範化,黃大仙祠 才收起藥籤,以免有導人迷信之譏。

藥籤之事來源甚古。早期當然與上古的巫醫不分家有關。民眾遇疾多向巫師請示神靈意旨以治病。易經中就有不少是占卜問病的。如無妄卦九五爻爻辭為「無妄之疾、勿藥有喜」。至後來巫醫分自發展,但神示藥方的說法仍有留存。例如古方中的天王補心丹據說就是南方多聞天王夢授與唐朝道宣律師的方子。而觀音應夢散亦據稱是觀音夢授以治久咳不癒之方。而唐朝醫聖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據傳亦是取自龍宮。後世的《幼學故事琼林》就有云﹕「孫思邈得龍宮方、能醫虎口龍鱗。」

事實上,神授醫方的做法自古以來一直未曾斷絶,最直接的傳承就是扶乩。凡人問方,乩手就壇前扶出醫方,病人則據此服食。據《清稗類鈔》所記,清代湘軍名將彭玉麟未投曾國藩前只是一介書生,曾有一段時間與人合作扶乩開藥,他雖然不通醫藥,但亦屢救險症,的確有點怪力亂神。

黃大仙藥籤之方亦多類似。其方藥多常用之物如川貝、桔梗,茯苓,亦有民間常用的童便和人乳。不過,較特異之處就是運用了心理治療之法。但其療法卻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那種,透過溝通和情緒輔導的手段,而是主要透過教訓和勸解病人,要求病人改過遷善的方法。

黃大仙藥籤分為男科、婦科、兒科、外科和眼科,運用心理療法最多的就是男科和婦科。例如男科第29方「貪花戀酒事皆空,孽海迷津在個中,勸爾安份還靜守,養身三月自無仝。後三天再求」。又如第30方「生平頑惡,勸爾莫作,今朝有患,方來求藥。無方」可見,對於男性,藥籤可能認為作惡的機會較大,所以一味以訓導為主,語氣較嚴厲。至於婦科,則是以勸解為主,語氣也多溫和及體諒。例如第2方「憂多成病,病多成傷,拋開煩惱,服藥方良」(後附方藥)。第1方「放開心事莫憂愁,不在君臣藥可瘳,福宅吉人神擁護,安閒靜養自心修。」一般來說,古代婦女地位較低,再加上女性的性格特徵,所以抑郁致病的情況較多。因此,藥籤不論有否附上藥方,有時都會加上一兩句勸解的詩文,以紓解病者心結,加強療效。

不要小看這種心理療法,這里面實在蘊藏著中國人豐富的身心互動觀念。古人認為,喜怒哀樂等情緒若太過皆是致病之由,例如過喜會令氣散,抑郁會令氣結等等。所以精神治療就是要糾正情緒的偏差。《素問·移精變氣論》說:「余聞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也。」這句說話就可以視為是精神治療或心理治療,即透過改變病人的心理或精神狀態而改變身體狀態,從而達到祛病的目標。

清末有一個人叫做王鳯儀,就擅長講病之法,專治奇難雜症,故人稱王善人。其法是先說出病人致病的心理因素,然後視乎情況或教訓、或勸導,往往將病人說得大汗淋漓,治癒多年宿疾。所以,黃大仙部份藥籤所附載的訓誡之辭,除有勸善之功,實在亦有治療之效。